作為一家科創型企業,至少在公司創立的8年時間內,宏博測控并沒有組建單獨的行政部門,大多時候甚至連專門的行政人員也沒有。
然而,在公司副總兼聯合創始人胡智鵬看來,這種情況并非宏博所獨有,而在所有創業企業中普遍存在。
而宏博行政部門的組建和演變過程,恰恰也見證了宏博的崛起,以及員工眼中“幸福的宏博”,如何從零起步一步步成型,
并延續至今、完善于此……
杜姿(左二)、趙俊霞(左三)、胡智鵬(右一)正在接受采訪
2013年入職的杜姿,算是宏博有史以來第一位專職的行政人員。
在此之前,直至宏博在沙門創業伊始,宏博既沒有行政部門,更沒有專職的行政人員。用胡智鵬的話說,
在2009年搬到豐產路SOHO世紀城寫字樓之前,總共才有10來個員工的宏博根本不像公司,更像是大家聚在一起干事的“草臺班子”。
別說行政和后勤,連專職的財務都沒有。
大多時候,需要胡總甚至卜總本人赤膊上陣;直到搬到豐產路之后,公司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為企業形象兼實際需要計,
才決定慢慢補充行政人員。
杜姿的入職,正值宏博快速發展的時段,原本身兼數職的創業元老們,因為投標工作應接不暇、搞得個個身心俱疲,
終于下定決心招聘一名撰寫標書的文職。
彼時杜姿剛剛大學畢業,第一次應聘難免有些緊張。
然而,面試時一個毫不起眼的無心之舉,竟讓她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原來,為了解釋所招聘崗位的工作職責,招聘者隨手拿出一本做好的標書作為參考;
細心的她一眼便看出封面的“投標文件”錯寫成“招標文件”,據實上報,結果“中標”。
杜姿坦言,當初她之所以選擇入職宏博,一方面是因為卜總、胡總幾位領導和藹可親、禮賢下士,同事之間相處起來感覺格外輕松、舒適;
此外,公司對員工實行五險一金加周末雙休,“別說十幾年前,就是現在的鄭州,在那么多生產型企業中也不多見!”
幸福中心每日晨會
豐產路辦公期間,宏博只占樓層的一半,大約有200平方,人也只有十來個。
對門原是一家廣告裝飾公司,剛開始發展勢頭很猛、一時風光無兩,負責人甚至專門跑來協商想讓宏博搬走,
騰出空間讓他們租用,被拒。
誰料,短短幾個月之后,對門這家公司便因經營不善而落幕,其辦公區反倒被擴張中的宏博順利拿下,一時竟傳為“美談”!
據杜姿回憶,剛入職的她,除了負責編纂標書和申報材料,其他原本屬于其他部門和人員兼職的行政職能也落到剛成立的辦公室肩上。
記得最清楚的一次,為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她在公司打印很厚的一本資料,結果因工作超負荷導致打印機“罷工”。
最后,還是卜總從他辦公室顛兒顛兒拿來一臺小電風扇,對著打印機吹了好長時間,才讓這臺打印機重新工作起來。
“宏博不管遇到什么難題,不分領導還是員工,從來都是大家一起上!”
最讓杜姿難忘的,還是當時公司已經為員工提供午餐,且是卜總本人在家里做好,然后帶到公司給員工食用,
“說實話,卜總做的飯菜很好吃”。
最忙的時候往往也是成長最快的。
杜姿至今仍然負責公司的資質申請事宜,且至今已經讓宏博獲得大大小小數十項資質和榮譽。在她看來,每一項資質申請或榮譽獲得的過程,
都是公司不斷規范和積累實力的過程,“這一點,從和相關的政府機構打交道的過程中,就可以明顯感覺得到!”
2024年幸福中心團建合影
企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這一點宏博也不例外。
2018年從豐產路搬到高新區,從員工30有余到擴充過百,辦公面積從400平方到1200平方,但將宏博打造成一家什么樣的企業的討論仍未塵埃落定。
這一方面,是公司的戰略定位幾經周折,再次回到當初的產品型企業上;另一方面,公司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部門和人員的快速膨脹,
也一度給領導層帶來管理方法的困惑。
幸好,幾經挫折,宏博最終錨定“打造幸福型企業”上。
2021年入職宏博的趙俊霞,擔當起了行政部門主管的角色,甚至成為公司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有力助手,
“領導信任還懂得放權,這是激發我們工作激情的基礎!”
尤其2024年公司搬到國基路之后,不僅全面接入阿米巴經營管理體系,原來的綜合服務部后來也更名為“幸福中心”。
大到公司優化框架、規范流程、制訂制度,小到人員招聘、團隊培訓和組織組織,有關“幸福型企業”的打造更是天天都在進行中。
如今,五險一金和周末雙休,在別的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要求,在宏博算是基本操作;每年人均2000元的節日福利和團建費用,以及午餐補助和交通補助,
在宏博看來也不稀奇;超過三天以上的假期,宏博會提前多給半天假期,尤其是過年時11.5天的“超國標”待遇,別說鄭州,放眼全國也不多見!
趙俊霞說,她研究生學的就是企業管理,宏博之前也曾服務過不少于3家企業,但只有宏博的企業管理理念最接近她的理想,
“別的公司最多算是對員工友好,但宏博在管理上已經達到了道德層面!”